来源:教培指南
近日,由德尔塔病毒引发的新一轮新冠疫情,让全国各地又陷入了全副武装的备战状态。截止目前,波及范围已至江苏、湖南、四川、北京、河南、重庆等多个地方。随着受感染人群数量的不断上涨,以及钟南山院士对于德尔塔病毒的新定义,多地为了能进一步有效防控疫情,都不约而同地出台了应对政策。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生、家长、老师集中的地方,每一个人背后都关系着一个家庭。因此,停课成为当前的最佳选择,这对于一直以线下课为主的机构而言无疑又是新的打击。前有双减政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后有疫情不断“复发”打断正常学习规划。机构运行可谓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一、疫情与双减政策夹击下的机构现状 (一)疫情加速双减落地,机构措手不及 双减政策的红头文件下达之后,给了K12文化课沉重一击。寒暑假、周末以及节假日不能再补课,直接砍掉了做文化课机构的绝大部分收入。所有人都将今年的这个暑假看作是教培行业的“最后一顿晚餐”,然而疫情的再次到来让机构的连“最后一顿晚餐”都无法吃好。 据不完全统计,凡涉及本次德尔塔传播的疫情地区,如郑州、成都等多地,所有机构一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停课。对于中小型机构而言,毁灭性打击到来的时间提前,老师无法上课就意味着机构无法营收。 (二)课消时间持续压缩,方向尚不明朗 从今年开始已经有不少新闻消息、处罚以及政策,让校外教培机构倍感吃力。在本年暑假开始前,不少机构早已部署好抓紧课消的计划。甚至部分机构将所有的课程都调整至到了7月,但绝大部分机构在8月仍旧还有课程安排。疫情与政策的双重打击,让课消时间变得更短。 最严重的情况还是留给机构转型的时间实际上并不多,方向也不够明朗!在短时间内重新踏入新领域、组建新团队、开发新产品、制定招生计划等环节,与二次创业难度不相上下。 (一)模式:从“结合”走向“融合”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年版》显示,网络教育的收益在4858亿。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互联网行业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网民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绝大部分机构也依托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了线上线下的OMO模式探索。 虽然对于部分中小型机构而言,考虑到成本问题完全变成OMO模式不太现实。但其仍具有借鉴意义,如利用直播技术,推动了教育普惠的发展。与此同时,VR、AR的运用也进一步实现了沉浸式教学。 线上与线下的链接已经让在线化学习步入了1.0时代。加之依托比较成熟的线上运营又成功使在线化学习升级到2.0时代。接下来如何打造更高质量又符合规范的内容,是在线化学习进入3.0时代的关键。 (二)产品:从“同质化”走入“专业化” 众所周知,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及上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让文化课和与之相关的擦边课程都无法继续。机构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既要符合政策,又要适应疫情的突发性,还要适合机构自身。因此,产品的定位直接决定了机构的未来发展。 回望此次受政策影响巨大冲击的文化课领域,从侧面也进一步说明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严重性。这里的同质化就对标了课程领域、目标客户、授课内容、老师类型的同质化。 再看素质教育、考公考编、技能类型培训考试,都处于良性多样化发展的状态。专业化的产品成为当下机构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能够做到“小而精”就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当然,专业化产品对于老师的要求将会更高,相较于文化课的大众性与普适性特点,也意味着并非人人都能在短时间内经过培训后快速上岗。 政策落地已经成为事实,疫情多次“复发”已成为家常便饭。面对无法更改的大环境,机构必须认清事实,放弃幻想!学会面对困难,一味逃避与惶恐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积极探索正确的方向并付诸实践才是当下更需要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好学校为大家疫情培训机构招生相关内容,好学校是专注教育解决方案的招生服务商。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解决招生难题。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到好学校的官网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