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有一个做少儿英语的合作校,续班奖金只提供给市场人员,老师设有课耗奖,取消了老师的续班奖。这样既**了现金流,还**了课消。
但现在这个机构的校长有了困惑:为了能够激励老师配合市场人员做好续费工作,想给老师重新设立续班奖。但是这样又会变成给老师加薪,无疑增加了机构的成本开支,应该怎么办?
来源:校长不爱学习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想让老师做好续班工作,又不想额外多拿钱,那就一定要和老师讲清为什么,并建立起老师与招生老师或市场老师的互相协作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明确招生/市场老师与任课老师的业务关系。
市场老师招人招多了,那都放到某个老师的班里去;这个老师教学质量好了,续班率高了,我相信市场老师也愿意把学生放到他们那班里去。市场老师和任课老师,他们的工作是相互衔接的,这一点一定要给老师们说明白。
在与老师们明确续班、招生的机制后,机构适当地增加一些开支。最主要的是找到责任主体:如果说市场老师专门负责续班,任课老师专门负责教课。那续班这件事的主要职责就在市场老师那,而不是在任课老师这里。相应地,续班奖金主要也是由市场老师取得。
同时,如果任课老师也会担任一些续班工作,这时候,理论上来说机构的续班率会提高,续班率提高了,我们的学费的收入就会增加。机构完全可以从增加的收入里拿出来1-2个点给任课老师做奖金,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任课老师的奖金问题。
这部分奖金不是由机构人力管理标准决定的,而是任课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市场老师的手里分到的,属于增量的部分,而不是存量的部分。
当然,如果说任课老师加入续班大军后,机构的续班率并没有提升,那这时候的续班,我们依然让市场老师主要负责,任课老师没有做任何的增量来,那他就不会得到额外的报酬。
在宣贯续班奖、课耗奖的时候,校长在思想上不要有过多负担,只要给我们老师讲清楚,任课老师和市场老师就一定会同心协力来做好续班工作。
机构好不容易招来了体验生,期盼着能够转化常规学员,可员工却没有那么重视。关于体验生转化的问题,提高员工积极性、有效性是很多校长头疼的问题。解决办法分2步:
第一步:设定目标
一个人做事没有目标就会感觉很盲目,不知道该向哪里使劲,做到什么情况算达标。目标不能只给某一个岗位,而是要给各个岗位。比如你的机构有市场人员、有咨询人员、有教师,那这几个岗位都要分别制定任务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任何一个部门不可能所有人员能力一致,如果我们不想让能力较弱的一部分人离开,那么任务目标就不要定太高。
当然也不要让所有人轻松达到目标,尤其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目标实现太容易,没有挑战性,会丧失其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满足不同人的情况,我们的目标就要分级设定,一般情况下,设置2-3个级别就可以了。
第二步:设置与目标相对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肯定是按照任务目标级别来对应制定了,比如实现一级目标,我们给提成1%,达到二级目标,给2%的提成,这样就能促使大家更积极去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那激励光有金钱或者物质激励还不行,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需要满足不同层级人的需求,比如荣誉外化、精神方面的。
我们要及时呈现结果、及时口头表扬、还要做足仪式感,比如让转化好的人做经验分享,给她参加培训的机会,或者参加管理扩大会议的机会,都属于精神层面的激励。
当然了,奖励还可以将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调动并**员工的工作状态
员工积极不积极和她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关系,销售人员的状态大于话术、大于工具。所以如果你想要其有工作的积极性,并能**转化结果,那么就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状态。
在做大规模引流课招生转化前,机构可以做拓展训练、动员大会、誓师大会,调动员工的精神状态。根据机构的经济情况,有实力的机构可以拉到军训基地、封闭山庄或者海边来一场团队活动洗礼。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团队拓展游戏,挑选2-3个适合自己团队的拓展训练游戏(如风火轮、齐眉棍、齐心协力、叠报纸…),而场地可以直接选择在校门口,教室里、周边公园/广场等。
薪酬制度是员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机构的薪酬机构并不科学。千万不要犯以下这些致命的错误:
1.低工资,却想招高能力人才
对于机构来说,招到的人不会工作,用人部门就会很恼火,但如果机构给的招聘成本又不多,人事部门其实很难招到满足期望的员工。
如果你用较低的成本招来了员工,你就得承受他较低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不达标的事实。事实上,为了让能力不足的员工达到平均绩效水平,我们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管理成本,所以,机构不舍得花钱招那些高能力的员工是不划算的。
2.搞平均主义
用差不多的薪水吸引和培养出差不多的员工,这是很不好的。一个机构能做得有多好,从薪酬设计的角度来看,同职位员工薪酬最高和最低差距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同样是咨询岗位,销售冠军和业绩倒数第一名,两个人业绩可能相差2-3倍,但是工资可能只差几百块钱,因为底薪占了很大一块比例。
这种情况下,如果搞平均主义,那优秀的员工就觉得工作没动力,业绩不高的员工也觉得无所谓,因为有保底。最后很容易变成“整个部门的人”一起混日子。
所以,在薪酬设计上,绝不能搞平均主义,而要采用浮动性底薪+提成。员工做了多少业绩,你就能拿到相应的底薪和提成,这样一来,就拉大了同职位员工的工资差距,自然就推动了员工努力拼业绩的积极性。
3.晋升通道闭塞
优秀员工的收入将决定机构的业绩能量,比如销售冠军的工资将决定这家机构的销售水平,销售主管的收入会决定这家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
很多时候,核心员工、优秀员工的收入并不是由员工本身发挥的能力决定的,是由薪酬设计的天花板决定的。
所以,校长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接受执行校长或咨询员工拿到的学校净利润是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这个机构能够招到什么样的人才。
4.“看人下菜碟”,薪酬不公平
我们经常会听到员工抱怨,“我都跟学校几年了,到现在才拿6000的工资,新来的员工一入职就给了他7000块,他平时做的事情跟我没有区别呀,凭什么他就比我拿得多?要不是看在校长平时对我不错的份上,我早就不干了!”
但事实上,当员工有了这样的抱怨时,多半就是机构的薪酬设计不公平。绝大多数机构都会面临这样的压力,有些老员工也因为这样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跳槽。
新员工比老员工工资高,这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说白了就是给的工资低,机构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但是想要解决这个薪酬不公平的现状,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比如在做薪酬设计的时候,福利这块可以适当向老员工倾斜,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态度。
同时,机构可以多搞一些培训,让老员工参与到学校的研发储备人才中来,与学校一起成长。